中央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下,為我國新時代能源轉型變革、電力改革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建設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將其作為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這標志著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開發進入新階段、迎來新機遇。
作為我國第三大水電基地唯一開發主體,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礱江公司”)將深入踐行中央“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認識把握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新征程,充分發揮“一個主體開發一條江”獨特優勢,積極推動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貢獻雅礱江力量。
一、“雙碳”目標成為能源轉型硬約束,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需要新的“加速跑”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世界難題、全球使命。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奠定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法律基礎,開啟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新紀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或實現碳中和目標。
我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始終順應潮流、高舉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大旗。實現“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既是對外莊嚴承諾,也是內部現實需要,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硬仗、一場大考。能源領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其中電力行業占總排放量約四成,而且是能源轉型變革的中心環節,在實現“雙碳”目標中要發揮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
能源領域減排溫室氣體主要路徑在于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國家能源局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讓能源改革發展路徑變得更加清晰。
以清潔低碳為主要特征的能源革命正在全球各國蓬勃興起,中國是積極的倡導者、堅定的實踐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電力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新能源發電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截至202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已達到22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持續居世界首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任務超額完成、達到15.9%。
然而,與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求相比,我國能源轉型深度還存在明顯差距,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未根本改觀,資源環境約束依然突出,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從風電、太陽能發電來看,合計5.3億千瓦裝機尚不足火電總裝機五成,與2030年12億千瓦裝機目標相比還存在近7億千瓦缺口、需年均增長7000萬千瓦。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需要新一輪“加速跑”,作為國家規劃的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其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超4000萬千瓦,賦予了雅礱江流域綠色清潔能源開發更加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二、雅礱江能源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是全國少有的超大型互補型流域清潔能源基地
雅礱江古稱若水,發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南麓,于四川攀枝花境內匯入金沙江,是我國水能資源最富集的河流之一,沿江兩岸地區風光資源也極為豐富。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雅礱江流域兩岸60公里范圍內風能、太陽能資源超4000萬千瓦,抽水蓄能超1000萬千瓦,加上常規水電3000萬千瓦,雅礱江流域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總規模超過8000萬千瓦。全面開發完成后,年發電量可達2200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煤炭消費1.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2.3億噸,可為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
以新能源為主體,是新型電力系統的突出特征、關鍵形態,即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成為電力的頭號主角、能源的核心主力。雅礱江流域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與此高度契合,開發好流域清潔能源可以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作出重要貢獻。
雅礱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起點高,上世紀末引進世界銀行貸款,建成投產了當時國內最大水電站——二灘水電站。河道干流規劃建設22級電站、共約3000萬千瓦,在全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中居第三位。經過多年努力,目前下游全面完成開發,已建成錦屏一級、錦屏二級、二灘、官地、桐子林等一批水電站,裝機容量147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700億千瓦時;中游龍頭水庫電站兩河口水電站,以及楊房溝電站即將投產,卡拉、孟底溝兩電站已獲核準,其他3個水電站前期工作有序開展;上游“一庫十級”規劃正在積極推進,全流域呈現“首尾呼應、多點開花、全江聯動、有序推進”格局。
在新能源發展大潮中,雅礱江流域風光資源開發提上日程、逐步發力。2016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重點推進雅礱江風光水互補基地規劃建設。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加明確提出建設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將基地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念、提振了信心。
雅礱江流域水風光多能互補優勢明顯,既有水電與新能源的豐枯季節性互補,亦有風光發電之間的日內互補,是得天獨厚的超大型、互補型流域清潔可再生能源基地。兩河口水電站2021年投產后,兩河口、錦屏、二灘三大控制性水庫全部形成,調節庫容高達148億立方米,在流域梯級聯合優化調度下,可為新能源提供巨大調節能力,進一步平抑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
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對當地和用電負荷中心帶來多重利好。電力通過遠距離、大容量通道送至負荷中心川渝、華東、華中地區,提供穩定的電力保障,提升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能源基地建設為當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擴大財稅收入、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據測算,全流域風光資源開發預計總投資約1600億元,建設期貢獻稅費預計160億元,每年可直接帶動當地就業超5500人;全部投產后經營期每年可繳納稅費約20億元,可持續帶動就業超12000人。切實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發展優勢,為四川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動力源。
三、借鑒“一個主體開發一條江”經驗,推進雅礱江流域風光資源集約化開發
建設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是時代交付的必答題,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選擇,是優化川渝、華東、華中電力供應、保障能源安全的關鍵舉措,是促進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美麗四川建設的重要抓手,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意義。要以對人民和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先期示范”原則,走流域化、集約化、規模化、科學化道路,齊心協力加快全流域清潔能源資源開發。
一是充分借鑒“一個主體開發一條江”模式。雅礱江公司按照國家授權負責雅礱江全流域水能資源開發,開創了“一個主體開發一條江”的特有模式和成功經驗。這種統籌開發模式有利于整體戰略規劃、掌握開發節奏、優化項目布局、提高資源利用、落實生態保護、提升技術水平,實現梯級水電項目綜合效益最大化、促進水電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為流域清潔能源開發提供了科學借鑒。
二是充分發揮水能開發積累的獨特優勢。雅礱江公司率先研究探索水風光互補模式,對全流域能源開發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綠色能源開發兩個“四階段”戰略,并在“十三五”期間著手打造世界級的千萬千瓦級水風光互補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從純水電企業向清潔能源企業轉型,為國家戰略落地作好了充分準備。經過多年努力,雅礱江公司形成并深化了“流域化、集團化、科學化”發展與管理理念和模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經驗豐富的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凈利潤、人均裝機、人均營收、人均凈利潤在同類企業中名列前茅,已經具備先進的流域開發管理水平、充分的資金保障能力、優良的人力資源隊伍、優異的科技創新能力、良好的公共合作關系,可為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以最優模式開發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充分彰顯清潔能源規模效應、協同效應。當前,各路企業紛紛提出雄心勃勃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社會資本在“雙碳”目標下也可能對新能源形成新一輪搶灘登陸之勢。新能源越是成為“香餑餑”,越需要冷靜客觀對待,防止一哄而上無序爭奪資源,避免低水平零星建設現象。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是系統性工程,突出特征是水風光互補,關鍵和基礎在水電,要在一體化協同、規模化開發上下功夫,促進多能互補優勢的最大彰顯。
四是充分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理念。《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雅礱江公司以黨中央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流域開發和環境保護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避免單項目環境保護的分割性和片面性,推動二灘水電站榮獲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其他下游已投產水電站均獲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獎,提交了水能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的滿意答卷,為風光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打下了堅實基礎。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雅礱江公司將繼續秉承“貢獻綠色能源服務國家發展”宗旨,積極推動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把我國西部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努力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西電東送”實施、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北京柏艾斯科技是專業的電流電壓傳感器廠家,掌握霍爾磁通門等多種技術原理,為眾多國內外用戶提供OEM和ODM服務,更多產品應用請登錄公司網站了解更多,www.www3366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