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賴的電量隔離測量方案供應商安全/隔離/更可靠的電流電壓傳感器
              24小時定制電話:010-89494921
              傳感器定制

              當前位置: 首頁 » 柏艾斯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新能源送出線路建設新政釋放何種信號?

              新能源送出線路建設新政釋放何種信號?

              返回列表來源:柏艾斯 發布日期:2021-07-14 10:13:46瀏覽:-查看手機網址
              掃一掃!新能源送出線路建設新政釋放何種信號?掃一掃!

              文_本刊記者?張婷

              作為新能源發電的代表,風電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政策機制、變革創新、市場建設等挑戰。近日,國家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接受本刊專訪,圍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從政策支持、行業規范和綠電市場建設等方面,為助力風電行業更好發展發表看法。

              《國家電網》

              您認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抓緊做好哪幾方面工作?

              秦海巖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意味著風電、光伏發電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將高于80%,甚至達到100%。這對電力系統的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認為,需要抓緊做好以下工作:

              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跨省跨區的聯絡線路建設,提高跨省跨區的電力交換交易能力。二是未來配電網中的分布式電源與有源負荷將迅速增長,需要進一步提高配電網的智能化水平,依托互聯網和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有效整合分布式電源、儲能、負荷等各類資源,進行協同化運行控制和市場交易。

              加快靈活性電源建設。一是充分利用我國電力系統傳統電源的靈活性資源,如推進煤電機組的靈活性改造,同時建設投資成本低、啟停迅速的天然氣發電機組。隨著火電成為調節電源,負荷高峰時刻更適合使用小型機組。二是發揮各類儲能技術的優勢,滿足不同時間尺度上的調度需求。比如,可以將蓄電池用于用電負荷高峰時段的消納和補償,將氫能發電用作季節性或更長時間段上的消納和補償。

              建立適應新能源大規模并網需要的市場化機制。借助能源互聯網技術構建下一代智能電力系統,在數據和網絡的支撐下,能夠按照市場需求實時定價,讓電真正回歸商品屬性。價格將取代頻率成為調節供需平衡的有效信號,從之前的供應按需求調整變為需求“隨風而舞”“隨光而動”。

              《國家電網》

              當前,新能源要實現更好發展需要哪些政策層面的支持?

              秦海巖

              “雙碳”目標不僅是一個全球環境治理問題,也是一個向綠色發展轉型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問題。作為落實“30·60”目標的主力軍,風電的發展必須提速,“十四五”期間需要實現新增2.5億千瓦以上的開發規模,年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為了確保風電產業在開發提速的同時,保持高質量發展,必須盡快形成合理且穩定的政策體系。

              出臺海上風電的支持性政策。“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正值關鍵成長期,必須保持一定的開發規模,形成市場規模拉動效應,產業技術進步才能持續。希望各級政府能夠為海上風電發展出臺扶持政策,助推其在未來三年實現向“平價時代”的順利過渡。

              保障新能源開發用地(海)需求。目前,在新能源用地(海)方面存在國土空間用途規劃中沒有新能源建設用地專項類別、復合用地政策不明確、土地性質認定不統一、土地使用稅費較高等問題。我建議,一是充分考慮新能源用地(海)需求。二是明確復合用地政策,鼓勵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三是統一土地性質認定。建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能源主管部門土地規劃協同機制。四是降低土地使用稅費。

              盡快明確平價風電項目價格政策機制。“十四五”期間,風電全面進入“平價時代”,市場機制尚不完善。在各省煤電實施“基準價+上下浮動”價格的背景下,平價風電項目執行價格缺乏基準,導致新的項目無法決策。建議按照風電項目并網時的火電指導電價為準,簽訂長期購電合同,明確平價后的電價水平。同時,繼續執行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保障平價項目優先發電、優先上網。

              簡化審批管理程序。建議將風電項目許可改為備案制,只要符合產業投資方向,市場能消納,企業就可以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取消規模指標管理,將政府規劃的剛性約束變為對產業的引導信號,由市場和各種電源的成本競爭力決定發展規模。

              切實降低非技術成本。建議加強監管,充分調動挖掘系統靈活性資源,選擇最佳技術解決方案,通過市場化手段為電力系統尋找到性價比最優的配置方案。建立公平透明的電力交易市場機制。

              《國家電網》

              為實現“雙碳”目標,如何完善綠電市場建設,促進綠電消費?

              秦海巖

              為了引導全社會優先消費綠色電力,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強化新能源消納權重考核責任,提升制度執行力。建議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配額制)的要求,參照節能減排指標考核辦法,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指標與節能減排指標進行強掛鉤,并納入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考核指標,引導地方將配額制層層分解到縣市級政府。加快完善綠色證書交易平臺建設,建立便捷的綠證購售渠道,推動綠色電力證書交易,保障考核指標完成。

              要建立穩定持續的綠色電力消費市場。一方面,建議開展100%綠色能源消費城市試點,結合“能源雙控”“綠色制造”“綠色金融”等機制,打造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社區等。另一方面,加快制定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在全國推廣綠色產品標簽認證,建立綠色信用體系,給予綠色產業和企業適當的榮譽和稅收優惠等政策。

              《國家電網》

              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風電企業對電網側有哪些期待?

              秦海巖

              當前的電力系統規劃運行機制基于傳統火電的運行方式,無法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的并網,諸多工作亟待開展。

              一是建議全面修訂電力系統規劃設計規范、投資審批流程、調度運行規程等。根據新能源發展需要,修訂電力系統規劃、設計、運行規范和技術導則等,適應大規模、不同電壓等級新能源發電項目接入電網需要。二是提高配電網接納分布式電源的能力,破除分布式電源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的政策障礙。加強有源配電網(主動配電網)的規劃設計方法研究,加強配電網的智能化改造,提升配電網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能力。三是推進新能源項目與用戶直接交易。四是簡化新能源項目接網流程。電網企業應加強與地方能源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建設方案的銜接,確保依規建設的項目能夠及時并網運行。推廣新能源云平臺應用,推動新能源接網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力爭實現一網通辦、開放透明、全程管控、接網申請“一次也不跑”。

              北京柏艾斯科技是專業的電流電壓傳感器廠家,掌握霍爾磁通門等多種技術原理,為眾多國內外用戶提供OEM和ODM服務,更多產品應用請登錄公司網站了解更多,www.www33666.cn.

              上一篇:新能源送出線路建設新政釋放何種信號? 下一篇:鋰資源正處于最佳配置節點

              24小時定制電話:010-8949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