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一天,張瑞敏的一位朋友要買一臺冰箱,結果挑了很多臺都有毛病,最后勉強拉走一臺。朋友走后,張瑞敏派人把庫房里的400多臺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臺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么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于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臺冰箱賣了,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干的誰來砸,并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張瑞敏發動和主持了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的主題非常集中:“如何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三年以后,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張瑞敏說:“長久以來,我們有一個荒唐的觀念,把產品分為合格品、二等品、三等品還有等外品,好東西賣給外國人,劣等品出口轉內銷自己用,難道我們天生就比外國人賤,只配用殘次品?這種觀念助長了我們的自卑、懶惰和不負責任,難怪人家看不起我們,從今往后,海爾的產品不再分等級了,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把這些廢品都砸了,只有砸的心里流血,才能長點記性!”
20多年前的海爾能做到將產品品質放在第一位,從而也成就了海爾的今天。
海爾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們,將產品的品質放在第一位,完善工藝。我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做的,堅決不讓有缺陷的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等產品流入市場。
柏艾斯品質與世界一流水平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