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2020年12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并宣布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全方位助推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從補貼退坡力度、技術指標要求、測試工況標準、市場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明確,為補貼政策的精準執行提供了有力依據。
《通知》提出,為創造穩定的政策環境,2021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同時,為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減緩公共領域車輛補貼退坡幅度,允許地方政府給予新能源公交車購置補貼,無疑將有利于新能源客車的市場推廣。”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新能源商用車而言,此次補貼退坡幅度更加趨向平緩,企業面臨的壓力也相對較小。因此,對于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領域來說,補貼新政是極具鼓勵性的措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
那么,對于商用車行業而言,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還有哪些要點值得關注?
“首先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新能源客車都享受補貼退坡10%的優待。”客車行業專家告訴記者,按照《通知》要求,2021年非公共領域的新能源客車補貼標準要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也就是說,如果新能源客車不是用于公共交通、道路客運等公共領域,其補貼依然要退坡20%。比如非快充類的6~8米新能源客車,2020年的補貼上限為2.5萬元,2021年調整為2萬元;非快充類的8~10米和10米以上新能源客車,2021年的補貼上限分別為4.4萬元(2020年為5.5萬元)和7.2萬元(2020年為9萬元),均在2020年補貼標準基礎上退坡20%。
由此可見,2021年的補貼新政對于公共領域的新能源公交車和道路客運車輛是特別關照的,這對新能源客車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記者發現,2021年補貼新政沒有出現滯后發布的情況,并且取消了過渡期,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透支需求的現象發生,也為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加強技術儲備、評估技術方案留出了更多準備時間,給用戶的購置計劃打出了提前量。
“與此同時,2021年補貼新政依舊秉承‘扶優扶強’的路線。具體來講就是,自2021年起,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達到1000輛。這也是從提升規模、技術水平、市場競爭力等角度,給車企提出了新要求。”上述客車行業專家進一步表示,補貼新政在支持頭部企業的同時,還將逐步淘汰不被市場認可、技術實力相對較弱的邊緣性企業。這對于新能源商用車的產業結構調整將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對于備受關注的新能源商用車產品安全問題,《通知》也明確,將落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首次提出“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進一步加強購置補貼審核,提高重點關注企業現場審核比例,對于起火、重大安全事故等情況,開展跨部門聯合調查。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有明顯提升。此次《通知》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力度,將安全監管和財政補貼聯系起來,能夠倒逼車企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另外,從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層面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小、散、亂’的局面。此次《通知》著重強化了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并提出嚴控增量、優化存量,這將有助于規范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崔東樹說道。
提振2021年新能源客車市場
一直以來,以城市公交為代表的公共領域車輛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普及的重點。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就已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公共領域電動化的引導,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物流配送等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
近日,財政部下發的《關于提前下達2021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第一批)的通知》中更是明確表示,2021年安排新能源汽車補貼375.8億元,與2020年相比,補貼預算增幅達234%。其中,2021年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助156.89億元,占比高達41.74%。
除國家政策傾斜和扶持之外,為了加速新能源客車的快速普及,全國各地區也相繼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提上日程,陸續發布了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車的更新時間表,并出臺包括充電樁建設以及購置補貼等相關鼓勵政策,為新能源客車提升市場份額鋪平道路。
“隨著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落地,將助推新能源客車市場逐步回穩。”中通客車政策研究室主任李篤生指出,新能源客車市場受補貼政策的影響較大,在國補不斷退坡的背景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2020年新能源客車市場整體需求受到一定抑制。此次補貼新政的出臺,減緩了公共領域車輛補貼退坡幅度,不僅讓車企得到了喘息機會,也為推動行業發展壯大提供了助力。
逐步擺脫政策依賴提升產品力是關鍵
近年來,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商用車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總體來看,相關支持政策尤其是財政補貼對于培育新能源商用車消費市場、帶動產業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能源商用車技術水平的提升。”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說道。
“從產品端來看,補貼政策也深刻影響著新能源商用車市場。以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為例,2019年以來,隨著國家和地方層面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得到了快速發展,商用車企業競相布局。如今,無論是在廂式物流車、園區接駁車抑或是城市公交客車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已陸續突破技術關、成本關和商業模式關這三大門檻,逐步進入規模化示范運營階段。”李篤生表示。
對于補貼政策的驅動效應,崔東樹也持有相同觀點。“政策助力無疑為新能源商用車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不過,補貼遲早是要退出的,未來新能源商用車必須要逐步擺脫對政策補貼的依賴,直面市場競爭。”崔東樹表示。
“對于商用車企業而言,應充分利用這段補貼減緩退坡的機遇期,加快技術儲備,打造品牌競爭力。”客車行業資深專家陳世平談到,盡管目前新能源商用車推廣應用已取得一定成績,但距離交通運輸行業實際運營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安全問題至今仍是新能源商用車推廣應用的瓶頸。另一大突出問題是,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的缺失。所以,未來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商用車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提升車輛技術性能,推出可靠性更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消除用戶的后顧之憂。
在崔東樹看來,市場化的進程可以加速優勝劣汰,助推行業的良性發展。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有序退出,新能源商用車將面臨市場化的真正考驗,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將接受市場的洗禮。對于車企而言,產品性能和服務將是拓展市場的關鍵因素。未來,車企還要苦練內功,通過創新來提升核心競爭力。”